尼康D60使用印象

2009-02-27 13:05

   把玩了一个月D60 18-55VR套机,对这个机器有了一点体会,它和d40x仅仅是外形很像,成像风格则变化较大。

  首先从硬件来看,D60增加了低通滤镜除尘功能,许多评论把这个功能贬的一钱不值,经过试用,深深的体会这个功能很有效,而且很必要,原来使用D40X的时候常常拍摄回来发现照片上有尘,而用气吹吹半天,而且随着清洁ccd的次数增加,再次进尘的机会越来越大。现在好了,发现进尘,手动清洁一下就好了。毕竟清洁CCD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增加的眼控关闭液晶屏功能也十分人性化,可以显著节约电力,也避免了取景时由于液晶屏开着对眼睛的不适。另外机身姿态传感器对液晶屏资料显示方向也起到了控制作用,竖持相机的时候资料显示也跟着变成了竖版。

   连接电脑会发现,原来d40x可以移动存储器方式连接电脑,而d60则不能了,这点不是十分方便。

   喜欢在照片上打印日期的朋友会惊喜大发现d60上也增加了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在单反相机上比较少见。这对拍摄纪念照十分方便。

   功能转盘由原来D40X的亚光圆弧面变成了扁平金属片,但显得做工稍差一些。

拍摄体会:
    新机器首先会检查CCD噪点和坏点,这里就可以简单看出D60低价的一个因素,D60出厂时,似乎对CCD热点和坏点屏蔽工作作得比较匆忙,有一部分D60在高于(包括)ISO200的条件下,使用1/3快门(不要用长于1秒的快门测试,因为尼康相机在长于1秒的快门下会自动启动机身内部的降噪系统,即使你手动关闭机身设置的全部降噪功能。)拍摄全黑的照片的时候100%全图观看就会可能出现1~3个固定位置的红色或绿色的亮点,而且亮度会随着ISO的提高而加亮。这个问题在国外论坛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在一些评测网站的样片上甚至在小图上也可以见到这种亮点。而这个现象在D40X上比较少见。虽说这个问题严格来讲并不算故障,在尼康服务站也可以免费校正,但对消费者尤其是初级用户心理会是一个打击。

    D60的JPEG算法也似乎有了变化,即使在最精细模式上生成的jpeg图像,在100%观看下,只要照片上出现红色与深色交界图案,交界处就会出现明显的纵向方向的锯齿。而RAW模式则没有。这显然是jpeg算法的问题。在600万像素模式下,这个现象将被放大。

    再谈谈D60的矩阵测光的变化,这个变化感觉最大,也许是新处理平台尽力营造一种明快的风格,矩阵测光由原来保护高光部分而转为保护暗光部分,而且在大光比场景中没有像D40X那样采取压缩动态的做法而保护高光的措施,这就造成D60在拍摄阳光下物体的时候,高光部分很容易过曝,广角端尤为严重。所以说D60使用矩阵测光模式拍摄阳光下物体直接出片曝光补偿要减-0.3ev~-0.7ev。或者干脆用中央加权平均测光方式,另外启动动态D-LIGHT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过矩阵测光方式默认的略过曝趋势对于RAW出片到是有好处,显著降低了暗部噪声,也许是尼康为了引导用户使用RAW格式吧。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背光条件下拍摄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矩阵测光而不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jpeg直接出片的另一个风格变化就是色彩比D40X略有清淡的趋势,对比度也有降低的趋势,但色彩更加自然,即使默认的3a色彩空间也不像原来那样夸张了。红色表现比原来更加亮丽,面部皮肤的表现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对比度的降低,室内闪光摄影D60照片十分出色,即使机载内闪效果也是很好的,满意度很好。

     高iso下D60色彩还原和噪点水平相比D40X略有提高,低ISO下D60搭载的expeed系统使图片风格十分亮丽。但由于前面所说矩阵测光的过曝趋势使得d60阳光下拍摄在默认设置下之接出片得成功率比d40x要低。CCD动态不足的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高光部位常常出现死白现象。建议尼康在新版本固件中要考虑一般用户jpeg出片时的需要,改善JPEG出片质量。

    动态D-LIGHT功能在拍摄大光比场面下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有效地保留高光处的细节。但可能是由于处理器速度的问题,处理时间比较长,影响连续拍摄的效率。

总结:
   优点:
    1.机身带有除尘功能,功能显著。
    2.机身小巧,保持了尼康一贯做工精致的风格,同价位机身质感最出色。
    3.聚焦系统精准。
    4.电池强劲。
    5.机身内置RAW处理功能,同时配合Camera Control Pro 2可以导入自定义曲线,方便实用。
    6.色彩明快,成像清晰。
   缺点:
    1.阳光下矩阵测光模式jpeg出片高光部分非常容易过曝。不利于新手阳光下拍摄直接出片。
    2.jpeg出片红色出现竖向锯齿。

-ygc

—————

返回